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

碌碌仔也加入了Technorati

今天碌碌仔也加入了Technorati...

和許多網路公司一樣,Technorati的創立也是源於「一時起意」。「二○○二年部落格剛開始起步的時候,我便開始寫部落格了,因為我很討厭電子郵件只能一對一的特性,」Technorati創辦人大衛.賽弗萊(David Sifly)說:「但令人挫折的是,在主流搜尋引擎上居然找不到我的部落格,而且我也不知道是否有其他部落格連到我這裡,於是我決定自己創造一個部落格搜尋引擎。」
事實證明,賽弗萊很有先見之明,搜尋部落格的確是網路應用的潛在需求。Technorati上線一年左右,就已經有九十萬個部落格可供搜尋,接著以每五個月就多一倍的速度壯大。根據最新的統計,目前網站資料庫內已經有大約三千四百萬個部落格,追蹤超過二十二億個網路連結。

一般網頁和部落格的網頁屬性不太相同,因此搜尋部落格的技術也跟一般搜尋引擎不太一樣。傳統的搜尋引擎(如Google)利用一種俗稱spider的軟體,將網路上所有的網頁建立索引(index),以便日後搜尋。但是這個工作非常耗時,通常需要好幾天來作業,因此無法跟上部落格更新的腳步。由於部落格網頁都會有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固定格式,每一次有新的文章就會送出一種名為「ping」的訊號,Technorati於是和眾多BSP(Blog Service Provider,部落格服務提供者,如無名小站)合作,透過追蹤這些訊號來完成即時且永不間斷的部落格搜尋工作。
另一個關鍵的技術是近兩年很熱門的標籤分類法(Tagging),多數的部落客會在每一篇文章(post)和部落格網頁貼上關鍵字標籤(例如美國總統布希發表演說,就可以加上「president」和「Bush」兩個標籤),Technorati利用這些標籤,就可以輕易地將每一篇文章和每一個部落格分類,方便網友搜尋。

除了尋找部落格之外,Technorati最重要的功能是追蹤部落格之間的相互連結,並且會進行排名(ranking)的統計。雖然這些都是搜尋引擎必備的能力,但是在部落格搜尋上卻別具意義,因為部落格骨子裡的媒體性質,這些連結象徵著意見的交流和觀念的引用(reference),而且是具有深度的(要引用別人的部落格文章,至少得先看過,並且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才行)。「部落客都會想知道,誰在看我寫的東西?讀者反應如何?」賽弗萊指出,「傳統搜尋引擎辦不到這件事情,因為它們只能追蹤網頁間的連結。」
為了充分展現社會性,在Technorati上還可以建立自己最喜歡的部落格名單,與他人分享。在Technorati的連結數,甚至已經變成業界衡量部落格影響力的優先考量指標,重要程度可見一斑。

沒有留言: